首页 > 诗文 > 纳兰性德的诗 > 采桑子·严宵拥絮频惊起

采桑子·严宵拥絮频惊起

[清代]:纳兰性德

严霜拥絮频惊起,扑面霜空。斜汉朦胧。冷逼毡帷火不红。

香篝翠被浑闲事,回首西风。何处疏钟,一穗灯花似梦中。

采桑子·严宵拥絮频惊起译文及注释

译文

塞上的夜,沉沉如水。月落的时候,秋霜满天。罗衾不耐五更寒。曾几何时,小园香径,人面如桃花。你牵着她的手,闭着眼睛走,也不会迷路。

那时的翠被,是多么的温暖。那时回廊下,携手处,花月是多么的圆满。如今,边塞。在每个星光陨落的晚上,你只能一遍一遍数自己的寂寞。守护一朵小小的灯花。在梦中,已是十年飘零十年心。

注释

采桑子:又名《丑奴儿》,《罗敷媚》,《罗敷艳歌》等。格律为双调四十四字,上下片各四句三平韵。另有添字格,两结句各添二字,两平韵,一叠韵。

严霜:严寒的霜气。霜起而使百草衰萎,故称。絮:飞絮。

斜汉:即天河、银河。南朝宋谢庄《月赋》:“于时斜汉左界,北陆南躔。”

毡(zhān)帷(wéi):毡做的毛毯。

香篝(gōu):熏笼。古代室内焚香所用之器。陆游《五月十一日睡起》:“茶碗嫩汤初得乳,香篝微火未成灰。”

疏钟:稀疏的钟声。

穗(suì):谷物等结的穗,这里指灯花。

参考资料:

1、田萍.纳兰词全集鉴赏.北京:中国画报出版社,2013:257

2、《宋词精编》,北京出版社,1996年10月第1版,第293页

3、华鸣凤.宋词三百首.云南:云南大学出版社,2005:185

采桑子·严宵拥絮频惊起创作背景

  康熙二十一年(1682),词人来到塞外之地,感受到北地的苦寒与凄凉,又恰逢爱妻离去,有感而发作下此词。

参考资料:

1、闵泽平编著.纳兰词全集 汇编汇评汇校:崇文书局,2012.03:第148页

纳兰性德简介

唐代·纳兰性德的简介

纳兰性德

纳兰性德(1655-1685),满洲人,字容若,号楞伽山人,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。其诗词“纳兰词”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,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。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,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。虽侍从帝王,却向往经历平淡。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,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,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。流传至今的《木兰花令·拟古决绝词》——“人生若只如初见,何事秋风悲画扇?等闲变却故人心,却道故人心易变。”富于意境,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。

...〔 ► 纳兰性德的诗(218篇)

猜你喜欢

莫贪婪

明代唐寅

破布衫巾破布裙,逢人便说会烧银。

君何不烧自家用,何必苦心送给人。

永州书怀

宋代徐照

嗜茶疑是病,羸瘦见诗形。

天断征鸿过,汀多香草青。

杨公济岁暮惠酒

宋代强至

绀瓶白酒下吟堂,洗盏倾甆肯漫尝。

寒屋自融春日面,煖杯能转少年肠。

世美归侍政府以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作诗送之 其八

南北朝邹浩

芜城兆霜雪,颍川凋芰荷。昔别情已矣,今别情奈何。

英英二三子,行亦车悬■。后日知谁同,蝉声犹暮多。

次韵题张氏耆逸堂

宋代汪炎昶

游戏壶天岁月深,人间又见谪仙人。镜中商岭飘萧发,物外箕山自在身。

安石少徒轻冕绂,伏波老未厌风尘。输君物外全双美,洛社耆英汉逸民。

赠秀卿 其四

清代孙原湘

屈指春光到画阑,玉郎车马上长安。归期纵说相逢早,隔岁先愁欲别难。

梦雨愿随行李去,泪珠偷共烛花弹。才人标格知多少,不似伊家耐细看。